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企业子报告十八:
非凡十年 中交集团高质量新跨越
文章来源: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2-12-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交集团改革发展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寄予厚望,先后18次亲临视察集团承建的国内外项目,11次见证签署集团境外重大合作协议,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集团改革发展提供了前行的指路明灯、奋斗的信心力量。
作为唯一一家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国有企业党建联系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三个试点”于一身的中央企业,中交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制定“建设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战略方向,提出“123456”总体发展思路和“两保一争”战略目标,接连创造“再造中交”“万亿中交”成功实践,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17年被评为“A级”,连续16年荣膺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亚洲最大国际承包商,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60位,向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不断迈进。
一、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先行示范,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中交集团坚决践行国家战略,始终聚焦主责主业,把服务社会、保障民生作为重要任务,在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等重要时刻全力以赴、不计代价,在助力脱贫攻坚、化解制裁风险、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一)胸怀“国之大者”,践行国家战略坚强有力
中交集团坚持把践行国家重大战略作为重要使命。全面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整合6家区域投资公司和3大投资平台,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海南自贸区建设等国家区域发展规划,成功实施港珠澳大桥工程、冬奥工程等一批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作为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首批参与者,先后中标实施了114个项目,赢得了“千年秀林”、市政基础设施、装配式道路等10个“第一标”,被雄安新区评价为“理念最新、成果最多、服务最优、贡献最大”,是最值得信赖、最值得依靠的合作伙伴。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牵引性工程——平陆运河建设,历时三年完成平陆运河航运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等重大课题,为全面参与运河建设做好充足的技术、装备和资源储备工作。有效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先行先试优势,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扎实推进一流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产业链一体化实施试点、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试点、一流的关键技术研发应用试点、一流的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一流的交通运输服务供给试点和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交通运输企业试点任务,全面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年来,累计建成高速公路超过1.5万公里,高速铁路超过1000公里,轨道交通超过500公里,万吨级及以上港口泊位超过500个,特长隧道超过100座,成为展示“中国港、中国路、中国桥、中国岛、中国装备”的国家名片。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交集团牢牢把握“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坚定走在抗疫前线“第一方阵”,在武汉,4天4夜建起“火眼”实验室,为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在吉林,顶风冒雪完成兴隆山方舱医院建设任务;在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基地创造了1.3万名职工不停工,疫情期间始终保持“零感染”的奇迹。
图1 中交集团参与建设港珠澳大桥,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图2 中交集团参与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畅通“双循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跃上全新台阶
中交集团大力实施“海外优先”战略,加快由“业务国际化”向“公司国际化”升维,与15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性业务合作,在129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民心相通“软联通”,以负责任、受尊敬的企业品牌助力国家形象塑造。推进互联互通。积极推动中国基建先进生产力走出国门,为多国提供安全可靠、质量过硬、环境友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产品,以中马友谊大桥为代表的“连心桥”,成为横跨印度洋的第一座跨海大桥,被马尔代夫总统誉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以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为代表的“致富路”,克服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的恶劣建设条件,顺利建成通车,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为代表的“发展港”,建成后由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渔村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型港口,成为地区物流与港口运输中心。以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为代表的“幸福城”,将为科伦坡再造一个全新的中央商务区,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之一。推进共建共享。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海外疫情防控、抢险救灾、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等方面挺身而出。在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推出“渔民生计改善计划”,分期提供5.5亿卢比(约330万美元)经费,帮助当地渔民改善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生活条件。每两年在全球优选10名“优秀外籍员工”,并组织来华交流。近年来在海外创造就业15万人次,全额资助上百名非洲学生到中国高校留学深造。多次派遣专业设备和人员协助属地政府开展抢险救灾行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彰显了中交担当。擦亮“中国名片”。利用外籍员工、中央外宣媒体、属地媒体、智库等资源,讲好集团助力当地民生发展和社会履责的故事案例,累计邀请百余名外媒记者深入项目一线采访,组织开展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云开放日”活动获多家国内外媒体报道,连续15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中国企业首份“一带一路”专题社会责任报告、首份海外项目社会责任报告,连续2年发布ESG报告,成功入选“央企ESG•先锋50指数”,以良好中交形象助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图3 中马友谊大桥
图4 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
图5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图6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
(三)擦亮“中交助梦”品牌,全面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中交集团始终牢记中央企业职责使命,以“让世界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为愿景,以实施交通建设、教育提升、特色产业等“中交助梦”系列行动为重点,积极开展系统性、长期性的社会责任实践。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毫不动摇执行“四个不摘”“四大衔接”和“三个不减”,27载矢志帮扶,助力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兰坪县、福贡县、贡山县和新疆英吉沙县等5县(市)38.68万人成功脱贫摘帽,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获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考核最高等次“好”的评价。2018年,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习近平总书记热情回信祝贺。按照“当地所需、中交所能”原则,投入资金4亿余元,精选实施150多个项目,遴选10名干部接替挂职,助力定点帮扶5县市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聚焦重点领域,奋力开创全面乡村振兴新局面。积极以市场化形式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在云南省怒江市创新采用“总部引领、分园辐射、村集体合作”模式,打造新型建筑产业园,吸引368家企业入驻,吸纳就业1100余人,2021年带动怒江州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3%,增速排名云南省第一。投入3.68亿元建设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一期扶贫项目,投入1500多万元实施火龙果种植、饲草加工及肉牛养殖等扶贫项目,连续支持四届“中国交建杯”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国际赛事,帮助就业带头人胡秀花成立建筑公司,带领200多人走出大山,使“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模式得到广泛响应。实施“中交助梦工坊”,帮助5000余人接受建筑业技能培训、3000余人获得就业。由怒江籍员工组成的“石月亮班组”获得“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和“最美中国路姐团队”称号。
图7 中交集团援建的中交怒江连心桥通车
图8 中交集团援建的泸水一中教学楼
图9 中交集团帮扶火龙果种植项目
图10 “中国交建杯”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国际赛事
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先行示范,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中交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深入推进“一重点企业一链长”工程,打造智慧港航产业链,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
(一)创新力量进一步建强
中交集团提出“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先行示范,打造科技型世界一流企业”核心理念,以“中交智造”“中交创造”打造发展新引擎。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完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集团总部资金为带动、二级企业资金为主体的“三级匹配”研发投入机制,设立首期募集规模10亿人民币的中交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并实质运营,实现研发投入的“拨投并举”。近年来,集团总部直接研发投入2亿余元,所属单位配套投入超11亿元,获得政府资金近8亿元。科技人才建设稳步推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持续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成为国际建筑智慧联盟战略咨询委员会成员的首位中国企业代表,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拥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2人、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建造)大师16人,4人入选“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4人获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人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称号。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不断完善。积极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体系改革,成立中交集团科学技术协会,组建由37位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高端科技智库,建设“三级四类”科技创新平台,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新管理序列,建设西非和南亚2个海外研发中心,新增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44个,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图11 中交集团科学技术协会揭牌仪式
(二)创新成果高效能产出
中交集团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形成“三个一批”。打造一批全球超级工程。在高原冻土、离岸深水港、深埋沉管隧道、超大直径盾构、长大桥建设以及岛礁快速成陆等领域,牢牢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打造上海洋山港、港珠澳大桥、大兴机场、蒙内铁路、科伦坡港口城等一批超级工程,彰显中国基建雄厚实力。取得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累计牵头编制发布国际标准5项,主导编制我国交通行业70%的建设标准规范,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集团现有专利授权14600余项,人均专利拥有量居同类企业前列,诸多原创性成果引领带动了基建行业技术水平提升。建造一批国之重器。研发建造一批以“天鲲号”“振华30”为代表的国之重器,让中国制造品牌响遍全世界。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牵引,推动港口机械、工程船舶等重大海工装备制造全面升级,港机产品成功进入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连续24年市场份额世界第一。
图12 亚洲最大、最先进的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
图13 世界最大的12000吨起重船——“振华30”
(三)创新生态全方位优化
中交集团持续完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架构,形成了科技体制改革、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奖励、知识产权、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科技交流和科技考核等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激励机制持续完善。印发《关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建设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增立集团专利奖,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推行科技骨干和创新团队跟投,以激励机制的动能提升科技创新的势能。科技攻关机制不断优化。改进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推行重大科技项目“军令状”“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赋予首席专家“组阁权”,建立科研动态竞争机制,对于重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赋予更大自主权、给予更大容错空间,充分激发了企业创新创造潜能。全员创新理念更加深入。设立每年11月“科技月”活动,积极培育“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培育更多的科学家、发明家、技术专家,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源动力。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上先行示范,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活力
中交集团把准新时代国企改革前进方向,严格贯彻落实国企改革“1+N”政策文件,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带动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五型”总部建设方向,实施“管办分离”,稳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全面焕发。
(一)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交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持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完善治理结构,治理成效更加凸显。推动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着力构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分类指导所属企业细化完善公司章程中加强党的领导相关内容,制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实施意见,完善各类治理主体议事规则,修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和议事清单,初步形成“领”“导”“管”“办”“督”“促”的“六维”中交治理模式。推进总部功能调整,运转效率明显提升。印发《机关党委关于推进“五型”总部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型、战略管控型、价值创造型、服务监督型、和谐奋进型”“五型”新总部建设,“机关化、行政化、官僚化”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战略管控能力更加强化、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管控能力更加高效。确立提出“战略引领中心、资本经营中心、产业培育中心、价值创造集成中心、风险管控中心、协同共享服务中心”的基本设定,持续用好改革、创新和数字化“三驾马车”的协同驱动,逐步实现“管办分离,精总部、大体系、强支撑、高效率”的运转模式,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贡献总部力量。推进精准授权放权,分类改革深入推进。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动态调”的思路,因企施策授权放权。通过建立全流程授权放权体系,确保把该放的都放下去,把该管的管起来,既激发企业活力,又提升监督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对所属中交一公局集团授予5方面17项自主决策权,持续增强一公局集团市场自主性,极大激发其市场活力,一公局集团已成为新签合同额、营业额“双千亿”、利润总额超20亿元的重要子企业标杆。
(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交集团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引导和带动优质资本向新兴产业集聚、向国计民生集聚,形成“1-3-3-6”改革模式(其中“1”是指明确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纲;第一个“3”是指“三个试点”协同推进;第二个“3”是指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6”是指在完善公司治理、探索管控模式、优化资本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转机制增活力六个方面作出中交集团改革的特色与亮点)。业务布局更加均衡。始终聚焦主责主业,拓展新产业领域,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产业“海陆空轨”全覆盖,水运、公路、轨道交通、机场、房地产、市政、建筑、数字信息、产业金融组成的产业体系基本成型。以“专业化整合、差异化发展、市场化运营”推动内外部整合,打造了中国城乡、信科集团、机场建设集团等专业子集团,有力带动了国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国内市场形成覆盖十大区域、五大城市群的多层次立体化经营网络,在国家战略区域、资源富集区域、高价值产出区域进一步织密经营网点;国外市场完善了公司总部、平台公司、专业公司、驻外机构“四位一体”为运行基础的国际化经营体系,成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产业平台更加专业。形成以中国交建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平台,以振华重工为主体的海洋重工与港口机械高端装备制造平台,以绿城中国和中交房地产为主体的特色房地产投资、开发、运营平台,以中国民航机场集团为主体的机场及临空产业投资、设计、建设、运营全产业链平台,以中国城乡为主体的城乡能源、水务及环境发展平台,积极利用混合所有制机制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不断优化产业链条,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三)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交集团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明确“20项改革任务清单”和“19项改革成效关键指标”,构建涵盖13项具体改革举措55项可量化指标的改革督导监测体系。以任期制契约化为抓手,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制定经理层“1+7”不同岗位“1库2书1协议”范本,贯穿全级次使用,集团所属各级企业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人数占比达到98.47%,超额完成国资委要求的目标。在“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量化指标采集系统”备案的企业名录外,集团将所属各级单位近500个事业部、项目部纳入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以市场化用工机制为基础,推动员工“能进能出”。按照“聚焦战略、集约高效,分类核定、刚性管理,协同推进、定期监控”的原则,推进各级总部开展“三定”改革,实行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体系,集团总部部门内设机构和岗位编制数量较改革前分别缩减21%和31%,所属二、三级单位总部管理人员较改革前减少8%、在岗员工较改革前减少12%,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达到100%,员工市场化退出比例由0.55%提升至1.66%,人均营收、人均利润同比增长10%以上。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推动员工收入“能高能低”。实施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依据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了中长期激励“1+7”制度体系。集团总部同级员工绩效薪酬高平差由9%拉大到20%以上,所属各层级管理人员浮动工资占比达到50%以上,先行批准2户企业开展科技型企业分红激励,批准2户企业实施超额利润分享计划,共计激励核心骨干人才349人,有效解决绩效分配“大锅饭”问题。
四、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先行示范,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一)坚持战略引领发展
中交集团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的企业发展目标,明确“123456”总体发展思路:“1”是筑牢“根”和“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彻“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初步形成“领”“导”“管”“办”“督”“促”的“六维”中交治理模式;“2”是突出“两大两优”,聚焦大交通、大城市两大主责主业主航道,优先发展海外、江河湖海两个优势领域,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全面升级业务体系;“3”是聚焦“三重”,关注重点项目、深耕重要区域、布局重大市场,国内形成覆盖十大区域的多层次立体经营网络,海外布局157个国家和地区;“4”是把握规模、质量、效益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深化“四做”,做强投资、做大工程、做实资产、做优资本,基本完成由业务线型布局到产业立体发展、由以工程建设为主向全产业链一体化运作;“5”是推动“五商中交”落地,致力打造全球一流的工程承包商、投资运营商、城市发展商、装备制造商和生态治理商;“6”是加快“六化”建设,用国际化的水平、市场化的机制、专业化的精神、区域化的布局、标准化的管理、信息化的提升,推动集团转型升级跃上全新台阶。
(二)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中交集团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投身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产业类别涵盖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产业共6大类、19小类,坚定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传统业务绿色转型升级步伐稳健。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创新绿色低碳新技术、新模式,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行动方案》,推动绿色低碳零碳基础设施建设,在大交通、大城市领域逐步实现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绿色化,累计开展绿色项目数百项,核心产业绿色低碳升维转型持续推进,助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新兴绿色低碳业务发展取得突破。深入布局绿色低碳环保新兴产业,在流域综合治理、河湖生态系统修复、土壤环境修复、城镇污水处理、垃圾治理、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水利建设等新领域取得突破,实施了一淀、三河、三江、四湖等流域治理综合开发项目、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等,绿色产业合同额、营业额、利润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再创新高,率先走出一条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发展的新路子。作为唯一的企业市场主体参与永定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综合修复项目,经过5年流域治理创新实践,断流25年的永定河实现全线通水,通水河长865公里。截至2021年底,永定河综合治理累计批复投资185.74亿元,开工建设56个项目,完成河道治理约700公里,2022年5月永定河首次实现春季全线通水,并与京杭大运河实现世纪交汇。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推动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自主研发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工艺70余项,取得专利的绿色装备8种,绿色技术奖项7项、国家专利218项,绿色环保认证2项,混凝土3D打印技术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港珠澳大桥预制沉管裂缝控制施工技术成为业界典范,不断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图14 河北白洋淀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图15 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图16 浙江嘉兴南湖水环境治理项目
(三)坚持防范化解风险保障发展
中交集团坚持系统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突出抓好疫情防控、债务、投资、金融、境外项目等重大风险,实现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防范机制不断强化。统筹抓好债务、投资、金融、境外项目等重大风险管理,深化“七个专项治理”,强化负债率红线约束,大力压降永续债规模,制定实施《PPP投资项目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指引》等系列文件,不断完善投资监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投资后评价体系,妥善化解了房地产、PPP业务、金融业务等领域风险。安全生产责任压紧压实。持续增强履职尽责能力,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常态化风险监测预警,优化应急管理流程,广泛开展安全应急培训、演练等工作,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近年来,集团获得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6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超过50家,“平安工程”“平安工地”等省部级荣誉称号500余项。依法合规经营持续规范。开展“合规管理强化年”活动,印发《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围绕集团8个业务板块,系统梳理200余项风险事项,组织开展重大风险评估,强化对疫情风险、国际化经营中的非传统安全风险、财税资金风险等8大类年度重大风险过程监管,组织43家单位开展重点业务与关键环节内控风险自查自纠,对8家单位投资管理、风险管控等内控机制建设开展核查。积极推动境外腐败治理、境外项目佣金管理等专项合规整治工作,建设35个国别法律风险防范数据库,加强涉外重点风险领域相关国家、地区法律法规的研究、典型案例的研判,推行“首席合规官+地区合规官+国别合规官”的组织体系,合规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五、扛起试点责任,在全面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上先行示范,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中交集团坚决扛起国企党建联系点职责使命,坚定“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思想,深化“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好党建促业务”认识,切实将“联系点”打造成“排头兵、示范点、试验田”,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聚力领航。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中交集团牢牢把握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自觉把“两个维护”内化为政治信念、体现为政治担当,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走好“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一致。认真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本企业本行业本领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741条,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并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举措,按照“有没有学习研讨、有没有贯彻措施、有没有督导推动、有没有跟踪问效”思想标准督促跟踪落实情况,形成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传达学习、研究部署、贯彻落实、跟踪督办、报告反馈”工作闭环,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资委党委工作安排贯彻落实到底到位,把“两个维护”融入日常、落到实处。筑牢“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以系统思维、整体视角、贯通观点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贯,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及时跟进学、领导示范学、持续深入学、全面覆盖学,切实增强学习效果,自觉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贯穿于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全过程,推动新思想落实到基层一线、武装到全体职工。扛起“两个维护”的使命担当。集团党委坚决按照党中央指明的政治方向、确定的前进路线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紧扣“三新一高”,重点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三大试点”建设、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响应“双碳”行动、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参与援疆援藏以及推动冬奥项目等国家重点战略工程,召开党委常委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确保中央有号令、中交见行动。
图17 中交集团党委中心组成员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二)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持续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中交集团坚持打造“全面提升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质量的窗口”,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到哪里。党建责任全面压实。刚性落实“应建必建”“应换必换”,指导所属单位完成换届选举。适应跨地、跨国、跨所有制经营形势要求,制定完善项目党建、境外党建和混合所有制党建指导意见。持续优化党建管理系统,实现数据整合共享,“数字党建”呈现新面貌。制定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年度任务清单,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进一步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先锋堡垒作用更加突出。深入开展“十百千万”“四亮四比”“基层党建标杆党员示范岗”创建等系列活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技术攻关、关键节点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在前、当先锋,特别是海外党组织,在特殊复杂国际环境下,一手抓疫情防控、应急处突,一手抓生产经营、风险防范,战斗堡垒作用凸显。强化标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天鲸号党支部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林鸣、刘宜全同志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统战群团合力汇聚。成立3家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平台,激发党外知识分子创造热情和创新智慧。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举办首期青马培训班,全面启动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持续开展青年岗位建功行动,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组织3700多个蓝马甲志愿服务队,擦亮志愿服务底色。近年来,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国家级荣誉60余项,省青年五四奖章等省部级荣誉860项。
(三)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持续强信心聚人心
中交集团大力传承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传家宝,在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上持续发力。宣传思想引领力持续提升。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精神培育等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做好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稳定人心的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弘扬中交先进精神,首批参与央视建党百年信物故事的讲述,中交人参与铸造的“两路”精神成功入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参建的港珠澳大桥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积极选树先进典型,获评“全国文明单位”19家,“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18家,“央企楷模”3名,“感动交通年度人物”15名,评选出品牌工程(产品)100项、品牌团队90个和品牌员工150名。舆论引导力持续提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第一屏幕第一栏目第一版面重点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学习成果。大力开展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及时发布集团相关业绩,凝聚全员发展共识和信心。以“试点+示范点”为抓手,围绕“责任中交”“诚信中交”“人文中交”等主题策划宣传重点,开展“丝路书香”主题外宣活动,并广获好评。持续推进舆情日总结报告机制,舆情管控及时高效。开设公司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多语种网站,实现网上网下、内宣外宣联动传播。品牌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打造中交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印发“十四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品牌建设方案,开展“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品牌视觉识别标准化行动,发布视觉识别系统规范手册项目应用指南分册和工装分册,以“现场+视频+直播”形式召开品牌文化建设工作宣贯培训会,品牌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打造“展馆、画册、宣传片、展览、图书”五位一体文化平台,16个工程亮相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建造》,“天鲸号”、上海洋山深水港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诸多“中交元素”集体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现中交“国之重器”地位作用。
图18 “国企改革·中交行动”主题宣传活动,国内最大直径盾构机“运河号”始发
(四)鲜明用人导向,持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中交集团坚持突出政治标准“选”干部,鲜明业绩导向“用”干部,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持续优化,班子功能整体提升。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完善“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机制,谋划部署“十三五”“十四五”人力资源规划,废改立20余项干部管理制度,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的人才工作格局。用人标准更加明确。严格落实国企领导人员“20字”要求,坚持“突出政治标准和专业能力,以业绩论英雄、英雄不论出处”的选用导向,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大力选拔使用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持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用好干部业绩档案,完善领导班子分析研判机制,“一企一策”制定配置方案。全面完成“11711”重点人才培养工程任务(即在2014—2020年,重点培养100名企业领军人才、1000名中青年骨干管理人才、7000名优秀项目管理人才、10000名专业技术人才及业务骨干人才和10000名高技能人才),培育了企业领导人员班、中青班等一系列培训品牌,一批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使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年轻化导向更加突出。建立近700人的优秀年轻干部库,实行跟踪培养管理,注重实践锻炼和适时使用,坚持把项目建设主战场、科技攻关最前沿、“一带一路”第一线作为培养干部专业能力、练就高强本领的“主课堂”,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用人观念,大力使用基层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近三年新提任集团党委管理的干部中45岁及以下占比近40%,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中交集团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营造风清气正发展氛围。立体监督有效覆盖。以政治监督为统领,围绕冬奥场馆建设、科技创新、境外腐败治理、军民融合重大工程等重点事项加强监督,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统筹开展协同监督,积极探索派驻监督,做实做细监督员监督,配备各级纪检监督员3300余人,有效巩固立体监督格局。着力推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在违规挂靠专项巡视巡察中,切实发挥“利剑”作用。“三不腐”一体推进。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境外腐败、利益输送、设租寻租、化公为私和民企挂靠国资、影子股东六个专项整治,查办一批重大案件,制定“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施细则,建立20个工作联系点,推动总部及各单位编制防控手册,紧盯权力运行关键环节,“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笼子越扎越牢。正风肃纪有力有效。做好常态化监督提醒,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治‘四风’树新风”专项工作,修订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办法,加强制度宣贯,丰富道德讲堂、廉洁宣教等载体,“心至廉 路致远”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不断夯实作风建设成果。
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中交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守初心使命,牢记“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