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品牌

创●品牌

焦点|浙江丽水云和雪梨数字化创新转型典型案例分享

2023-10-31 知乎 阅读 1086
扫码分享

目前,农业领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较大,主要表现为农业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规模小,营收少,数字化的需求分布较为零散,同时,农村农业领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整体较为薄弱,导致数字化转型推进较慢。

以浙江丽水云和雪梨数字化创新转型为典型案例

浙江丽水云和雪梨是浙江省三大传统名梨之一,至今已有560多年的栽培历史,曾两度被评定为“中华名果”,并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曾获得国家级金奖5个、省级金奖26个。云和全县10个乡镇(街道)162个行政村列入云和雪梨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1.25万亩,年产量近6000吨,产值超亿元。

近年来,云和县以“规模化、数字化、特色化”创新推进云和雪梨产业集成发展,使其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一、示范引领,“规模化”打造云和雪梨基地

1、强化政策扶持。制定实施《云和雪梨创新集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专项扶持政策》,修订完善《产业兴旺政策26条实施细则》,编制“云和雪梨10条”、“产业兴旺26条”等产业政策“一本通”,进一步提高相关补助标准。如:对新发展云和雪梨连片50亩(含50亩)以上的,给予4000元/亩的补助;对新发展云和雪梨50亩以下的,按照零星种植标准补助;零星新种植云和雪梨10株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0元/株的补助,鼓励规模化发展。

 2、强化基地特色。成立云和雪梨产业联盟,创新推广“雪梨贷”“雪梨种植保险试点”等特色金融产品,采取“强村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打造创新示范基地。目前,打造苏坑、黄处等云和雪梨特色村12个,创成省级雪梨种质资源圃、省级云和元和“云和雪梨”特色农业强镇。

 3、强化技术支持。整合资源,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东南丘陵(云和)梨试验站,打造东南丘陵生态区最大的独具特色的梯田式梨种质资源保存圃。全面推行科技人员与基地、农户互助制度,送科技进村入户,并积极邀请省市专家开展“雪梨种植栽培”“冬季树枝修剪”“雪梨果品存储保鲜”等一系列技术培训班。今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云和雪梨种植技能大培训”,已完成培训10期799人。

二、数字赋能,“数字化”服务云和雪梨产销

 1、构建质量监管平台。创新开发云和雪梨产业“大脑”,打造集追溯体系、智慧监管、合格证管理等“三合一”监管平台,实现从果园到市场全过程监管。目前,全县165家农民合作社纳入监管信息库,雪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率达100%。

2、创建全过程监测平台。创建“云梨共富”数字化场景应用,绘制县域雪梨产业地图为数据底座,实现“产业监管+农事服务+线上销售”流程全覆盖,打造“种质、生产、服务、文旅”等四大共富场景。今年1—8月,该县已实现苏坑梨园、苏坑种质资源园、安溪梨园三大雪梨产业基地全覆盖监测,面积达1.1万亩。

 3、搭建直播销售平台。借力云青直播创客联盟,开展视频直播达人训练营及直播公益活动,打造助农直播队伍,拓展雪梨电商销售渠道。如,该县石塘镇从全镇范围内的13个行政村选取了40余名青年党员干部组成了助播团,成立直播工作室,每周定期帮助村民直播销售,并带动全镇60余户村民进行线上直播带货。2022年,云和雪梨电商平台销售额为3000多万元。

三、文旅融合,“特色化”延伸雪梨产业链

1、推进梨旅产业融合。实施“万亩梨花”产业带发展和农业景区提升工程,举办“赏梨”节、梨花源记等系列活动,打造云和雪梨“大有来头”“不梨不弃”等热点IP,全面延伸云和雪梨文创链条。如,举办第五届农民丰收节暨云和雪梨梨王争霸赛,被央视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同时,依托梯田和云和湖景区的旅游带动效应,深入推进梨园旅游观光设施建设,打造以小顺—梅湾—云岸—沈村—梨庄—黄家地—安溪雪梨乡村风景线为纽带,小顺、沈村、安溪3个“红绿融合”雪梨乡村综合体为龙头,梨庄、小顺、黄处、云岸、沈村、梅湾6个雪梨特色乡村为支撑的“一线三体六村”雪梨乡村共富示范带。

2、提升雪梨品牌价值。提升云和雪梨包装设计品位,推广云和雪梨公共品牌包装,对使用公共品牌包装的农户给予60%的资金补助。目前,累计提升云和雪梨包装设计19款。开展跨区域多形式品牌宣传,如在杭州火车东站、公交传媒公司和地铁站等地投放“云和雪梨,大有来头”的区域公用品牌广告,拍摄雪梨微电影《不“梨”不弃》、纪录片《雪梨的一生》等,提升雪梨美誉度、知名度。推动云和雪梨公共品牌商标注册,目前,已完成注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集体商标“梨村雪韵”。

3、延伸雪梨产业链。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云和雪梨精深加工发展,出台云和小吃经济培育政策,引进云和雪梨深加工企业,培育雪梨主题民宿,积极开发雪梨酒、雪梨果脯等产品,并开展开犁节、雪梨文化节等节庆活动,设立云和小吃摊位,积极推广云味十二道以及雪梨糖、梯田千层糕等特色小吃,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已有梨园药膳鸡、梨园小春卷、冰糖雪梨等云和雪梨小吃菜肴品种10多个。

四、云和雪梨数字化创新的启示

1、政策扶持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该县确立雪梨“产业提质、产品提标、产能提效”目标,制定雪梨产业全方位扶持政策,有效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扩大了辖区雪梨种植面积,并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入股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农民规模化、专业化种植雪梨。如启动实施云和雪梨产业创新集成发展三年行动,出台《雪梨产业振兴新十条》等系列产业惠民政策,1-8月,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谋划雪梨种植地块3300多亩。

2、二是精深加工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核心。该县充分挖掘雪梨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村集体经济联建项目等,引进以雪梨酒、雪梨糕、雪梨干等农产品加工和新产品研发为重点的雪梨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高雪梨产业附加值,有效拓展雪梨市场,为云和雪梨注入了市场活力。如和先生雪梨加工厂年加工雪梨约10吨,年营业额320万元。

3、三是产业融合是带动农民增收的密钥。该县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振兴云和雪梨产业的根本路径,把雪梨产业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实现梨农多渠道增收。如,该县元和街道先后建成了“霞晓桥雪梨文化展示馆”“云岸大搬快聚畲族村寨”“云坛雪梨深加工厂”“沈村雪梨文化体验园”“苏坑梨园”“沈庄雪梨种质资源圃(培训学校)”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项目,每年组织开展梨花观赏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云和雪梨采摘节”,吸引游客3万余人,每一年活动为民创收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