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转型势在必行,近期, 零态LT(ID:LingTai_LT)也与天使投资人、北京智诚纵横创始人、深海资本创始合伙人、专注于早期创业指导、传统企业转型咨询资深研究者石卢磊聊了聊,以下为部分实录。
零态LT:为什么会关注传统企业转型这个领域?
石卢磊:做投资的这些年里 ,我认为创业与投资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过程中会遇到有一部分项目是传统企业内部孵化项目或者是转型项目,发现有不少项目本身是非常有价值的,只是创始团队没有找到与现有市场的供需关系或者成长路径,而一路碰壁,付出了巨大代价。
反过来,纵观国内市场,在不确定不断加速的过程中,靠自己碰运气或找到方法存活下来的传统企业还是少之又少。有大量的传统企业还在不断摸索的路上,并且他们有极大的意愿去创新和变革,从而获得再次增长。所以,这个领域引起了我的关注。
零态LT:当前这个领域的市场痛点是什么? 问题主要存在于哪里?可以举一些案例吗?
石卢磊:我认为这个市场的痛点主要是:在市场发展的不连续性越来越快的大背景下,供需关系和连接方式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后,所形成新的供需关系和连接方式的本质并没有被这些企业所洞察。另外,更重要是即便发现本质的企业,仍然再用旧的思维方式在解决新的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看不见和不会干,从而让这部分企业非常紧迫和焦虑。由于这种看不见所带来的“认知差”和不会干所带来的“方法差”,往往会让部分企业忘记了创造价值尤其是创造长期价值的初衷,而是盲目寻找所谓机会和风口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例如,一家企业在遇到外部变化的时候,它主要参考标准是看行业内大多数人怎么干,他就怎么干。干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往往就以原来的经验来判断接下来如何干。如果遇到了认知以外的问题时,他们就坚持自己原有干法硬干,背后的逻辑是我们要专注。最后撞的头破血流的给我说,我们拥有比那些创新企业更好的产品却业务一路下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说的是,大多数传统企业把现象当本质、把蒙对当试错、把经验当规律;把禁锢当专注、把改善当创新、把产品当需求;新的供需关系下,一定是新的连接方式,一定是新的思维方式。
有一位创始人,他碰到了很多传统企业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新的方向,并且在新的方向下如何找到那个最小切口,科学的启动0-1的阶段。他意识到之前创业成功多半是趋势、红利,面对新的生存结构,自己和团队在科学的方法上是非常欠缺。他虽然看到了家政市场的巨大,看到了供需关系之间存在多个未被满足的价值点,但如何评估、如何开干成为困扰他的难题。
如果按照原有思路,他会去选择“优化市场已有服务”,因为“市场已有服务”是最稳定、最可靠的,但竞争也是最激烈。我问他,你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凭什会比在位企业的巨头做的更好呢?资源、人才、资金,没有一项比得过。这个问题回答不了,去干多半就是去“烧钱”。所谓创新,不是更好而是不同。最终帮助他找到了家政行业细分边缘市场的一个切口,让他遵循科学的精益创业的方式,在短短3个月就已经打通了业务闭环。
我想说,很多创业团队在“干”这件事儿上非常容易进入沿袭归纳而不会演绎、习惯直觉而不讲科学、宁用“不烧脑、不烧脸、烧钱”都不用“烧脑、烧脸、不少钱”。
零态LT:您目前已经研究这个问题多久了?
石卢磊:这个问题已经研究接近2年的时间了,走访了上百家不同领域面临创新与变革的企业。
零态LT:心得和体会是什么?有什么观察可以分享吗?可以举一些案例?
石卢磊:首先,这些企业积累的部分经验面对新的生存结构是失效的,但是如果能将经验背后的底层规律挖掘出来是很有价值的,且与新的生存结构是融合的。
例如,一位深耕酒店十几年的创始人,可能对于他来讲原有的获客路径、营销渠道和产品理念面对新的生存结构都在逐渐失效,但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和团队管理的本质并 没有变,他抓住这一点,结合目标人群的核心需求打造出沉浸式社交酒店的爆款产品。如果按照原有经验从产品出发,他是无法想象出这样的产品的,即便想像出来这样的产品,也并不一定是目标用户需要的。
其次,对于市场、思维、模式、方法的理解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例如,当我和一位企业创始人聊到“市场”时,他大脑中的市场就是他的“一亩三分地”,所以他不可能看到“碳中和”和猪肉涨价的关系。
最后,忘记价值创造,尤其是忽视长期价值,一味追风口、追机会的企业必定是在被割韭菜路上或正在被收割。现在的市场一定是未知大于已知,企业不再是满足需求,而是创造需求;企业的竞争力不再是卓越的执行能力,而是创新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企业再也无法回到,用身体的勤奋去代替头脑懒惰的时代。
零态LT:您认为当下这种转型困境应该如何解决?
石卢磊:对于那些没有信心面对挑战的企业,最好不要想投机的方法,保持原有业务的同时不断缩减成本和降低损耗;对于那些想要寻求增长突破的企业,一定先要补齐“认知差”和“方法差”,慢就是快;无论是什么企业,都要坚定对长期价值的识别和判断,否则将永远活在别人制造的焦虑和慌乱之中。
零态LT:可以给出方法论以及针对性措施吗?
石卢磊:首先,要学会从用户需求出发的思考方式,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景下未被满足的需求下手,这里的需求不仅是物理层面的需求,更要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
其次,培养自己观察市场的能力,找到企业的长期价值。不要一说影响市场的因素大脑中就只有“政策”这一个因素,其实还有社会、经济、技术等重要因素;另外,加强对科学的底层规律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例如,我们都知道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规律,价值链、MVP等的方法,但什么时候用,用在什么地方,这些都需要非常系统和扎实的构建,从而形成自己企业的创新与变革的方法体系。
最后,在真正开启0-1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小步快跑,不断大胆假设、谨慎验证、认知提升的迭代中奔跑起来。